二战期间,德国没钱时偷印英镑有所成效,为何日本偷印却一场空?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4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尾声,无论纳粹军官们接受还是不接受,希特勒的野心已经走向了末日。 在德国军官中有一些相对顽固的人,他们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于是在德国二号人物希姆莱的授意下,纳粹军队计划在阿尔卑斯山筑建工事,为帝国作最后的抵抗。 此时有一批军队押送着“萨尔森豪森集中营”中被关押的犹太人,要将他们转移到奥地利的埃本塞。 这些犹太人要做的就是毁灭“伯恩哈德行动”中的证据,尽管他...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4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尾声,无论纳粹军官们接受还是不接受,希特勒的野心已经走向了末日。

在德国军官中有一些相对顽固的人,他们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于是在德国二号人物希姆莱的授意下,纳粹军队计划在阿尔卑斯山筑建工事,为帝国作最后的抵抗。

此时有一批军队押送着“萨尔森豪森集中营”中被关押的犹太人,要将他们转移到奥地利的埃本塞。

这些犹太人要做的就是毁灭“伯恩哈德行动”中的证据,尽管他们知道,他们的生命也是证据的一部分,恐怕接下来迎接他们的只有死亡。

不过盟军的进攻步伐远超纳粹军官们的估计,因为德军忙着逃命,这群来自“萨尔森豪森集中营”的犹太囚犯幸运的活了下来。

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德国纳粹伪造英镑的丑闻大白于天下。

自1939年起到1944年为止,纳粹共印刷伪造的英镑超过1.35亿,仅仅流向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欧洲地区的,就超过了800万。

兹事体大,以英国政府特派官员为主的调查团很快就来到当地并对此事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证实这是真实的。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伪钞仿制得堪称完美,哪怕是资深的银行职员,一辈子和英镑打交道的财务人员都很难辨别。

德国纳粹伪造英镑难道是因为没钱花了?他们此举的目的是什么?

初次伪造试水

在1934年至1940年期间,英镑使用的是佩皮亚特签名的无防伪线版本。

因为英国是最早的一批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对于纸币的设计还是十分先进的。不但其本身使用了十字交叉的亚麻纸质地,而且其实表面上还使用了层叠的压缩工艺。

除了其本身自带的防伪手段外,无论是表面的不列颠尼亚女神形象,还是独特的水印方位工艺,均出自大师之手。

更值得一提的是货币自带的编码,是经过精密计算排列的一个数字系统,想要仿制可以说难如登天。难怪当时的英国人提起自己的英镑,都自豪地称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然而事实证明,人类的聪明才智是没有尽头的,或许造出和英镑一样美观的纸币并不容易,可如果只是简单的仿制,那么也并非没有可能。

1939年9月纳粹队伍中的一个名叫阿图尔·奈比的人,就突发奇想提议倾国家的全力伪造英镑。

这个建议很快就被他的上级采纳,并将详细的计划交给了当时的党卫军保安局局长海德里希。

海德里希看完这个提议后大加赞赏,并且亲自在机密文件中叮嘱道:

“请记住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假冒,而是要做出和真实一般无二的原件来。要求只有一个,必须让经验优秀的财政人员都无法区分。”

大多数人伪造钞票是为了以假乱真满足个人贪欲。可是以国家的身份制造伪钞又是为什么呢?毕竟获利再多也无法和整个国家的收入相比吧?

其实对于德国来说,这个做法相当于一次经济战。

试想一下如果突然有一批无法分辨,也不知来源的货币冲入市场,那么也就意味着在货币泛滥而产品数量不变的条件下,货币的购买力将大幅度减少。

也就是人们口中的物价疯涨,通货膨胀,到时候一块本来卖一英镑的面包,很可能短时间内就涨到成千上万的价格。

如果纳粹这样做的话,对于英国国内的经济环境将是一次重大的冲击。而随着英镑贬值,英国在海外的货币信誉也将走向崩溃。

这一切都联系着英国的国力,纳粹德国的这一招相当于在经济战场上同英国开战。而希特勒没有同意伪造美元,则是当时美国还处于观望的状态。

海德里希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整合德国最好的美术家、造纸技术专家和数学家的工作。

其中造纸专家和美术专家负责设计和制作,而数学家的任务是推算钞票上的数字排序,保证每张伪钞都有合理的流通时间。此时一个大规模制造假钞的框架已经基本成形。

1940年初,第一批生产出来的伪钞被通过特殊渠道送到了瑞士。此时的瑞士作为中立国,他们的银行可以接受各国的货币自由兑换。

对于纳粹来说几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如愿以偿的用这些假英镑换成了真法郎,常用的辨伪技术根本无法区分。

这一次的“成功”让造假者彻底放下了戒备,从此后大批量的伪造英镑从德国出发,涌向了世界各地。此时的海德里希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这样从欧洲其他国家进入英国的伪钞数量太少,交易的速度也太慢,不如直接用飞机在英国空投伪钞,这样很快就能让英国的经济崩盘。

然而这个计划在实施之前,计划者海德里希就被捷克游击队干掉了。1942年5月27日,海德里希在布拉格郊外受到枪击,重伤不治死亡。

同年9月,英国人才发现了大批假英镑涌入英国的证据,此时的他们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市面上的英镑已经有了泛滥的趋势了。

不过因为草创的时间不长,而且在印刷伪钞时环境选择的不佳,所以海德里希在生前印出的伪钞也就40几万的样子,远远达不到1944年上亿的数量。

真正威胁到英镑的货币信用的其实是他的衣钵传人,另一位纳粹上尉伯恩哈德。他接过“前辈的枪”,推行的“伯恩哈德行动”才是一记重拳。

伯恩哈德行动

伯恩哈德本来就是间谍组织麾下的一个负责人,他负责的工作是伪造。大到各种文件、护照、证件,小到服装、饰品等等,都是伯恩哈德手下的工作室的业务范畴。

海德里希死后,德国纳粹觉得伪钞计划不能就这样放弃,于是这个任务就被派到了伯恩哈德的头上。

伯恩哈德对于工作的隐秘性和保密性要求更高。他认为海德里希的失败在于行事太过高调,所以导致无法大展拳脚。

所以他把制造伪钞的工厂安排在了“萨克森豪斯”集中营的18和19区内,而负责生产的工人则是“就地取材”,由一群熟练的犹太囚犯完成,甚至从各个集中营中挖掘人才进行调配,完成了他的“伪钞小队”。

这些囚犯在被选中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只是由荷枪实弹的德国士兵押解到了厂房内,接下来他们就被锁在里面。

其实不仅仅是他们,哪怕是参加押解和看守的德国军人,同样不知道这个神秘的厂房里面究竟是在做什么。

在开始工作之前,犹太工人们也被进行了警告:

“不得对所从事的工作议论和互相探讨;所有在这里看到和听到的东西都不存在;如果有泄密者或者工作不努力者枪毙。”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得到了相较其他犯人更好的待遇,目的只有一个:开足马力印伪钞。

当时的德国纳粹为这个秘密工厂定下的生产指标,是每个月60万张,也就是说每个月将有300到600万的假冒英镑投入欧洲。

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伯恩哈德野心的膨胀,纳粹开始尝试印刷更大面值的英镑。

从开始的5磅到后来的10磅,最后发展到20、30磅面值的假币。最高峰的时候每个月从这里印出的假币将近3000万磅。

更加讽刺的是,在工厂的车间门上,德国纳粹恶趣味的挂上了“英格兰银行”的牌子。远在英国真正的英格兰银行怎么也想不到,这里印的英镑数量通常几个月就超过了英国全年的英镑印刷量。

为了制造面值更大的50磅钞票,纳粹还抓来著名的伪钞贩子所罗门为他们服务。可以说为了能够造出更多更完美的英镑,伯恩哈德可谓是绞尽了脑汁。

这些假币被德国纳粹用在了世界各地的侵略中,其中有迹可循的包括:

营救纳粹头子墨索里尼的特别行动的经费;应付派遣到英国境内的纳粹间谍的日常开销;在巴尔干地区的游击军事力量中购买武器和物资等等方面。

有时候根据需要,纳粹政府还会派专人用假英镑从中立地区银行换取货币,之前的瑞士银行就是第一位受害者。和它境遇相似的还有阿根廷,智利等南美国家。

“伯恩哈德行动”虽然只进行了短短2年,可是它对英镑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哪怕在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仍然有胜利归来的英格兰士兵使用假钞。

1946年3月12日,一名伦敦士兵被捕,在他的身上携带着3500英镑的小面值伪钞。

当时的英国人还没有意识到,几乎大部分非本国流通的英镑,都是出自德国集中营的犹太人之手。

不过好在此时的犹太工人们已经获救,他们向盟军坦诚了在印刷时采用的“小伎俩”。

在假英镑的隐蔽角落,犹太工人留下了不容易察觉的特殊记号。只要知道了这个窍门,一般人也很容易分辨这张钞票是否来自于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凭借着这个情报,英国人才能够顺利的区分真伪。

截止1951年1月,英格兰银行共截获了各种面值的伪钞超过186万张,哪怕到了1959年市场上仍然会不时出现假钞的影子。

此时英格兰银行已经累计销毁伪钞300万张,金额超过了一亿英镑。此后对于再出现的伪钞,英格兰银行都是采取全额兑换后销毁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挽回了英镑的流通地位。

也正是因为伪钞的泛滥,英国政府才不得不下决心加强纸钞的防伪设计。

1940年后发行的英镑,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特殊金属线,这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算是一个比较先进的理念,这个做法也在后来被争相模仿,开启了各国制币改革的先河。

无独有偶,作为二战时期发起战争的轴心国之一,日本军国主义与德国纳粹“先进思想”可谓一丘之貉。

日本伪币制造

“七七事变”前夕,全面侵华前夕,日本也产生了制造假币扰乱中国经济的计划。

为了更快的使我国的经济崩溃,日本军方决定在中国印制伪造货币,也就是当时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

法币是在1935年开始,在中国国内流通的主要货币。它创造的初衷是帮助我国由银两,银元向纸币方向改变。

当时的法币采用银本位,即纸币的价值和白银的价格相挂钩。作为贵金属之一,白银的价格本来相对稳定。可是由于美元的崛起和金本位的盛行,导致了法币刚刚兴起就遭到了迎头痛击。

此时的国民政府,虽然努力维持法币作为主要货币地位不动摇的原则,可是承受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加上抗日战争中对于经济的影响,导致法币的贬值加快了速度。

从这一点上看,日本侵略者对于中国经济的理解还是有所欠缺,他们把目光放在了伪造法币上,本身就是一个收益有限的做法。

1937年日本军事部门便得到情报,目前在中国境内流通的法币大概14亿元左右。为了达到击溃法币的地位,扰乱中国经济的目的,日本军方决定在全面侵华之前,印制40亿元的假钞投入中国市场。

淞沪会战结束后,日本占领上海,并在这里开始用大量假钞购买商品。

在初期这一招起到了一定效果,确实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影响。

可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当时在我国境内仍然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货币处于流通中。其中的银元,就是法币最大的竞争对手。

而且或许是日本人把国民政府想得太有节操了,在他们还没有印够40亿面值的法币时,蒋介石政府已经开始大批量印制真币了,而且一印就是500亿元。

这下国内的物价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就狂翻了几番。此时无论是假钞还是真币,都已经跟废纸没有什么区别了。

想象一下当买一袋面粉需要用秤来计算货币重量的时候,这钱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重要吗?如果再这么继续下去,很可能一张纸币的价值就会掉到原材料成本之下了。

可以说这一次日本军国主义的作法,并没有起到如同德国纳粹金融战一般的“卓越”效果。

况且对于山河破碎、同仇敌忾的中国来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哪怕饿着肚子也要把侵略者赶出去,此时的民族仇恨已经超越了一切。所谓不破不立便是如此。



相关资讯